新闻活动

中伦文德国际知识产权观察 - 2025年6月刊

时间与日期:2025-07-08
返回

674ce614f99c9f135860f77e70c9268.jpg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印发《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工作指引》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印发《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工作指引》,《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工作指引》以服务国家创新战略为核心,构建了 "基础性服务—重点服务—协同服务"三级体系:

基础性服务面向公众及中小企业,提供检索、咨询、普法等标准化支持;

重点服务聚焦专精特新主体,通过专利导航、技术挖掘、风险评估等推动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如专利转化、开放许可)及高标准保护(如侵权预警);

协同服务建立区域协作网络与国际合作机制,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同时强化能力建设(应用AI技术开发工具、拓展线下工作站、培养专业人才)并健全保障管理(国家局优化资源供给与评价机制,省级局加强分级管理,TISC动态调整服务策略),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与产业创新。


文德短评:

《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工作指引》通过系统化设计三级服务体系、聚焦关键服务场景、强化资源协同,不仅提升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标准化与专业化水平,更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制度保障。


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六部委印发《专利池建设运行工作指引》

2025年6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院联合印发《专利池建设运行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

《工作指引》从专利池的功能定位、建设原则、运营管理机制模式、保障措施等方面,指导支持国内专利池科学组建、合理布局、规范管理、高效运营。针对当前国内专利池建设缺乏高水平运营机构、高端运营人才稀缺和缺乏成熟经验等薄弱环节,以及企业专利付费使用意识不强、社会对专利许可运营认知度不高、专利池建设运行国际规则有待完善等不利因素,《工作指引》提出鼓励支持专利池规范标准建设、加强业务培训、人才培养、宣传交流等重点支持举措,以期在较短时间内补齐专利池建设的弱项和短板,引导、普及专利池运营理念,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专利池建设运行国际规则,加快形成有利于专利池高质量建设运行的良好氛围和内外部环境。


文德短评:

这份指南标志着中国在将庞大的专利组合转化为实际工业价值方面的重大制度性步骤。通过促进标准化、合规和透明的专利池建设,中国旨在减少知识产权碎片化、降低许可摩擦,并支持人工智能、绿色能源和电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通过将专利实践与国际标准对接,同时解决国内创新需求,确立其在全球知识产权格局中的规则制定者角色。对于中国和国际利益相关者来说,这为协同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提供了更加清晰和结构化的路径。


国知局商标局更新《申请撤销无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注册商标》指南

5 月 26 日,国知局商标局更新《申请撤销无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注册商标》指南。此次修订重点要求申请人应在撤销理由中说明被申请商标无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的有关情况,并附送被申请商标三年不使用的初步调查证据,涵盖被申请商标注册人的经营信息、市场调查情况,以及从其官方网站、电商平台等渠道获取的网络查询、实地调查等证据材料。

 

文德短评:

此次《指南》的更新体现了商标撤销程序向“实质审查”倾斜的趋势,有助于防止恶意申请和滥用撤销权,提升商标制度的稳定性和权利人信赖利益的保护。但也提高了申请人的举证负担,尤其对普通公众或中小企业提出更高门槛,后续应关注实务操作中证据标准的明确性与适度性。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推进计划》

2025年5月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推进计划》,明确我国2025年度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方向与任务。《计划》共分七大部分,细化为118项具体任务,并明确责任单位,强化执行保障。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推进商标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研究制定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管理条例,推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立法等。在保护机制方面,强调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完善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深化检察机关综合履职,严打侵权行为。在运用方面,重点提出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加强成果转化和市场化运营等举措,推动知识产权制度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该《计划》被视为推动我国迈向知识产权强国目标的年度纲领性文件。


文德短评 :

《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推进计划》展现了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全面提升制度化、法治化水平的决心与路径。计划内容覆盖立法、执法、运用等多个维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尤其对传统知识、生物遗传资源等前沿领域的关注,体现出对全球治理趋势的响应。


六部门联合发布《专利池建设运行工作指引》

2025年5月1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科技部、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发布《专利池建设运行工作指引》,旨在推动专利池高质量建设与有序运行,加快专利转化运用,促进产业公平竞争,培育新质生产力。《指引》明确专利池应遵循市场化、利益平衡、开放性、无歧视四项基本原则,保障专利许可双方权益,确保许可费率合理,鼓励国内外专利权人参与,实现公平许可。《指引》还对专利池运营管理、信息报告、资源整合等提出具体要求,鼓励建立信息资源中心,开展业务培训与人才培养,组建专业运营管理团队,提升专利池运行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为推动产业技术协同发展和创新生态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文德短评:

《专利池建设运行工作指引》的发布是我国知识产权治理体系优化的重要一步,体现了政策层面对专利转化效率和产业协同创新的高度重视。通过引导市场化运作和强化专业化管理,有望打破技术壁垒、降低许可交易成本,特别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商标局修订《申请撤销连续三年不使用注册商标》要求

2025年5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发布《申请撤销连续三年不使用注册商标》修订内容,进一步细化撤销申请流程和材料要求。新规明确,申请人需提交初步调查证据,包含被申请商标注册人的经营范围、状态及市场调查信息,证据来源可包括网络查询、市场调研及实地走访。申请可通过商标网上服务系统、注册大厅或委托代理方式提交,商标局将在受理后通知缴费,未缴费的申请将不予处理。缴费完成后,商标局将发出受理通知书,并要求商标注册人提供商标实际使用证据,最终作出是否撤销的决定。修订旨在提升撤销程序透明度与效率,规范申请材料提交,促进商标资源合理配置。相关收费标准及操作指南已同步更新至商标局官网。


文德短评:

此次修订通过细化申请流程与证据要求,提升了撤销程序的规范性与透明度,有助于遏制恶意撤销申请并保障注册人合法权益。然而,对于普通公众而言,举证难度和程序复杂度明显提升,可能抬高商标清理的现实门槛。长远看,改革意图在于提高商标资源配置效率,但实际成效仍需观察在实践中是否真正做到高效、公正与便民之间的平衡。


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决定公布

6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决定,表彰在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利权人、发明人及相关单位。此次授予“用于制备高压LDMOS器件的方法及器件”等30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中国专利金奖,“汽车”等10项外观设计专利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银奖、优秀奖及组织奖也同步发布。江苏省企事业单位共获奖89项,包含3项中国专利金奖、5项银奖、73项优秀奖,以及2项外观设计银奖、6项优秀奖,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连续四届荣获中国专利奖最佳组织奖。国家知识产权局号召广大知识产权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榜样,持续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文德短评:

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的授予不仅展现了我国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持续完善,也反映出地方在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江苏等创新高地的表现尤为突出。奖项的设置兼顾技术性与美学价值,有助于激发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多维度提升创新能力。


国知局推进专利转化运用长效机制建设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发布《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纵深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加快形成长效机制的通知》(国知发运字〔2025〕16号),提出通过优化政策导向、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服务体系等举措,加快推动专利成果向产业化转化,构建促进专利转化运用的长效机制。通知强调,不得将专利数量作为唯一评价因素,应将专利质量、产业化情况、对主营业务贡献度等纳入考评指标。各地需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完善专利管理制度,清理粗放式考核规定,落实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鼓励探索“先使用后付费”“开放许可”等转化模式,培育一批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和专利密集型产品,加快构建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知识产权协作范式。同时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运营一体化专门机构,强化激励机制。通知还要求健全专利分级分类动态管理系统,提升专利转化服务能力,打造开放协同、运行高效的专利转化运用生态体系。


文德短评:

该《通知》直面“重数量、轻质量”的专利管理顽疾,强调以质量和转化实效为导向,标志着我国专利政策正从“数量扩张”向“价值实现”转型。推动“先使用后付费”等创新机制,有望打破转化障碍,提升高校与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效率。


广东构建专利转化技术经理人全链条培养体系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近日印发《实施方案》,探索构建涵盖“选、培、用、服、评”全流程的专利转化运用技术经理人培养体系,缓解相关人才短缺,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在“选”方面,广东将建立技术经理人库与服务对象库;在“培”方面,计划培养一批熟悉专利法规、具备专利评估与风险防控能力、了解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在“用”方面,推动资源统筹与信息对接,促使人才活跃在专利转化一线;在“服”方面,鼓励提供免费或低成本服务;在“评”方面,将通过构建激励机制,推动经理人提供优质公益性服务。该举措旨在打造一支服务能力强、市场适应性高的技术经理人队伍,为广东建设高效专利转化体系和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供人才支撑。


文德短评:

广东省构建专利转化技术经理人全链条培养体系,是对当前专利成果转化“缺人、缺桥”问题的精准回应。该机制从选拔到评价形成闭环,有利于专业人才脱虚向实、直面市场需求,填补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特别是在“用”与“服”两个环节强化服务导向与资源对接,体现务实取向。


7da94bc3c3db1bc19e881d1233635d1.png